香港宣教會
遊客,你好。 [ 登入 ]

1990年

  • 借用當時本區區議員辦事處作佈道隊臨時聚會處及中心臨時辦事處
  • 房屋署批出租約在彩園邨彩麗樓地下29-34號開辦家庭中心及教會
  • 成立青年及成人「關懷小組」、「活力少年團」,舉辦英文班、幸福家庭講座、露天福音晚會、好兒童聯歡會、暑期活動及聖誕兒童嘉年華會及佈道會,傳揚福音,並讓區內居民認識教會和中心

1991年

  • 正式成立教會,命名「香港宣教會恩霖堂」。得西差會、香港宣教會總會及各堂會集得奉獻34萬作為新堂及中心的開辦費及經常費。3月份會址裝修完成,恩霖堂開始主日祟拜,屬下的非政府資助服務機構「上水家庭中心」亦正式投入服務。
  • 中心開辦課餘託管、日文及英文會話班、「夏日嘉年華會」、「夏日樂消遙」晚會,佈道及康樂活動結合推出,並開始培育「小義工」

1992年

  • 為擴堂裝修籌款,目標為20萬元
  • 房屋署於中心原址隔鄰(彩麗樓地下35-40號)多批租六個單位,中心面積由1800平方呎擴大至3600平方呎,並獲得白普理基金資助裝修費,中心易名為「香港宣教會白普理上水家庭中心」
  • 關注獨留子女在家問題,以社區調查及行動倡議等服務手法,爭取為有需要的家庭加強幼兒暫託、課餘託管、家長和家庭資源支援服務。中心亦自資試辦此等服務,確立中心面向社區、手法綜合化、服務對象多元化的路向。

1993年

  • 開辦由教育署「成人教育基金」資助的成人教育課程

1994年

  • 配合總會社會服務部的政策,成立「家庭中心管理委員會」,加強弟兄姊妹對中心的關心,承擔對所隸屬的單位的責任
  • 政府於十月份批出一隊資助的家務助理隊的合約,由恩霖堂主導,家庭中心管理
  • 支持及推動香港宣教會社會服務部註冊為「香港宣教會社會服務處」,以強化香港宣教會各社會服務單位的協調及中心行政,在未籌獲經費設立中央職位之前,由中心的督導主任協助中央行政工作,暫兼任服務協調主任
  • 創辦「兒童成長八課」,開始有系統地舉辦親子教育及輔導工作

1995年

  • 家務助理隊於上水太平?設立隊址及正式投入服務,主要服務彩園村、古洞及蕉徑
  • 成立「樂群社」家庭網絡小組。開辦「暑假升小一預備課程」,中心服務擴展至幼兒階段
  • 中心開始提供實習社工崗位予樹仁學院、城市大學等院校,並加強與大專講師共同鑽研及實殘社區化家庭服務中心的理念與實務,提高專業服務質素

1996年

  • 與仁濟醫院永隆幼兒中心合辦「長者是個寶」社區關懷計劃,推動幼兒、青少年、成年及長者義工的結合,一同關懷區內長者。
  • 舉辦「少年義工培育計劃」,及後成立「少年義工團契」。
  • 舉辦「家庭減壓室」課程,推動家庭自助及互助網絡

1997年

  • 中心開始得到「香港哥爾夫球會」贊助十多萬經費支持中心的服務推行
  • 舉辦幼兒親子平行小組「Q嘜寶寶成長路」,並與仁濟醫院永隆幼兒中心合作開展「駐幼兒中心社工服務」,舉辦「一切從遊戲開始」親子活動系列
  • 試辦「家居支援服務」,支援失業婦女及有需要家庭
  • 開辦「健康晚年」、「坑頭長者網絡」等計劃,為長者及鄉郊服務的未來方向作出探討

1998年

  • 於三月舉行七週年感恩崇拜,並邀請到社會福利署大埔及北區總福利主任蔡少明先生蒞臨主持第一屆「義工立願禮」
  • 開辦「家務助理入門課程」,全面提升家務員的專業質素
  • 成立第二隊政府資助的家務助理隊

1999年

  • 中心服務架構調整,分設:行政部、宗教部、家庭支援服務部、家庭發展服務部及家庭先導服務部共五個部門;並成立長者、兒童及青少年、家長、職青及成人、宣傳及形象推廣等五個事工委員會,為中心服務邁向多元化作出規劃
  • 推行「古洞村探索計劃」、「鄉郊家庭網絡服務」、「兒童多元智能培訓計劃」、「鳳凰展翅-青年升學及就業輔導與培訓計劃」
  • 為古洞愛華學校提供「駐小學輔學服務」,為全校學生提供留校託管及輔導服務
  • 派遣數十名義工協助古洞村村公所舉辦敬老宴及推廣中心的鄉郊長者服務
  • 暑期陽光託管服務開始

2000年

  • 「華人永遠墳場基」資助購置廿六座位中型巴士,設立「流動家庭服務車」,大大有助中心推展城、鄉共融的服務
  • 「鄉郊家庭網絡服務」擴展至金錢村、燕崗村、河上鄉、坑頭、蕉徑及唐公嶺一帶村落
  • 小學輔導服務拓展至北區多所小學
  • 「何東基金」資助「小城大故事及護老者訓練計劃」;並得北區醫院、粉嶺及北區醫院院牧事工委員會及基督教社區服務網絡協助,合辦「護老心-護老者訓練課程」
  • 與工業福音團契及僱員再培訓局合辦「家務助理員再培訓課程」
  • 於上水廣場舉行九週年紀念活動──共創家庭樂:服務北區九載情,多元智能嘉年華會

2001年

  • 推行「恐龍信箱」計劃,為小學生提供書信輔導服務
  • 與聖公會榮真小學「天生我才必有用兒童成長小組」

2002年

  • 中心把年度服務主題定為「變!變!變!把生活變得更愉快!」,希望為當年社會一片不景的氣氛注入積極和盼望
  • 承辦「北區推廣婦女使用資訊科技委員會」的「資訊科技啟導計劃」為北區超過二佰名婦女提供電腦基礎培訓
  • 受北區區議會職業安全及健康工作小組的邀請,協辦「北區職安健2002」計劃,向北區居民推廣職業安全的知識和意識
  • 開始「敬老護老愛心卷」籌款活動

2003年

  • 響應社會福利署「老有所為」活動,推行「護老先鋒」計劃,訓練鄉郊長者正確的急救及護理觀念,減少錯誤護理或失救的機會
  • 中心聯同區內七個非政府機構推行「創意墟」計劃,為區內失業青年提供創業訓練及試驗計劃
  • 開展了全職社工駐校服務,承辦 “全方位小學輔導服務”。
  • 獲基督教信義會心誠中學及加拿大神召會屯門嘉智中學的邀請,到校協助提供義工培訓活動,中心的學校服務發展至中學階段。
  • 為了預防再次爆發疫症,中心更提供了“流感預防注射”服務,首次舉辦便有三佰多人參加,足見社區人士對健康維護需要甚殷。
  • 與美富國際醫療有限公司合作,開辦了“保健空間”的服務,為區內人士提供物理治療保健服務及各類型健康教育活動,全面開展了社區健康推廣的服務。

2004年

  • 兩隊政府資助的家務助理服務轉型為「綜合家居照顧服務」,中心增加了註冊護士和物理治療師等專業同工,並開展了健康護理服務的試驗。
  • 中心正式聘任專職社工負責「社區及家庭健康服務」推展:保健空間、預防注射、身體檢查及健康用品代購...等服務。
  • 舉辦「健康新里程」計劃,以巡迴方式向區內中年人士進行健康教育
  • 舉辦「健康新形象」計劃,邀請營養師及物理治療師幫助十多位婦女學習健康瘦身的方法

2005年

  • 中心成功申請「健康護理基金」推行為期半年的「健康Fit一世」社區教育計劃,巡迴為多個公共及私人屋苑的居民推廣均衡飲食、持久運動及作息有時等健康生活模式
  • 全方位小學輔導服務擴展至四所全日制學校,其中一間更遠達馬鞍山區,顯見中心學校服務得到廣泛的認同
  • 中心承辦多所小學的「成長的天空」輔導服務及「課後支援」服務,促使中心正式成立「學校服務」團隊,中心專業社工增至十七名
  • 中心獲北區區議會贊助,聯同區內多個福利服務中心舉行「凝聚家庭每分愛」活動,推廣凝聚家庭、互相關懷等訊息。

2006年

  • 2006年01月10日至13日 曾梅千禧小學「小五黃埔軍校 遊學團」
  • 中心成功申請「健康護理基金」推行為期半年的「健康活力小種子」社區教育計劃,

2007年

  • 參與推行由婦女事務委員會及北區區議會倡導的「優質家長教育計劃」,輔助家長向子女推行正向價值觀念的教育,以提升新一代的品質。
  • 與北區民政事務處合辦北區家庭同樂日、北區家庭歡樂日營、北區家庭歡樂遊及多項回歸十週年紀念活動。
  • 開展穴位按摩保健服務
  • 獲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贊助,推行「城鄉長幼互聯網」計劃,

2008年

2009年

 


© 2025 香港宣教會。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網頁設計及維護 科擎科技有限公司(IGT)